咨詢熱線
400-099-0531
15624590990
山東瑞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熱線:400-099-0531
手機:15624590990
郵 箱:ruinuogs@163.com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解放路6號鼎峰中心1111室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山東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效明顯”。按照《通報》,2020年國務院將優先支持山東省1家符合條件的國家自創區或國家高新區擴區或調整區位,優先支持山東省1家符合條件且發展基礎較好的省級高新區晉升“國家級”。
這意味著經過一年的努力,山東科技創新工作迎來了高光時刻。
增長,增長,增長……
科技日報記者拿到的一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效評價指標”,“增長”成其關鍵詞:
在衡量區域科技工作的創新實力、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平臺、政策環境五個一級指標,以及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每萬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比例等12個二級核心指標上,山東保持了與去年同比全面增長的態勢。
科技進步綜合水平指數是衡量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把科技進步的貢獻給予定量的評價。對國內各地來說,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是其核心科技競爭力的最直觀反應。2019年,山東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為65.71,與去年同比增長1.36%;R&D占GDP的比重2.46%,同比增長2.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比為24.55%,同比增長達到了驚人的54.21%。
“近年來,全省科技系統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聚焦聚力全省八大發展戰略,大力實施省級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平臺、大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規劃,創新型省份建設全面起勢,區域創新能力保持全國第六位,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鄙綎|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權威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底,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466家,位居全國第6位,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0.14%,比年初提高3.22個百分點。2019年,全省登記技術合同達到35505項,成交額達到1152.21億元,同比增長34.74%上。獲得33項國家科技獎,其中本省單位主持完成獲獎項目13項,數量位居全國第四位。
就在近日,山東省被科技部列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真抓實干成效明顯激勵對象,居全國第二位。
濟南市高新區舜華路747號,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的獨棟小樓略顯低調,但這幾年,從這里誕生的一系列成果卻引來全球矚目。
該院王向斌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開創性的提出和發展了“測量器件無關量子密鑰分發”理論和實用化高效率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協議,連續創造了300公里、404公里、509公里的量子密鑰分發世界紀錄;就在今年二月份,這里自主研發的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芯片助力潘建偉院士團隊實現了遠距離量子存儲器的糾纏,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山東是經濟大省,也是科技大省,每年數以萬計的高科技成果支撐起經濟大省奮力前行。這符合山東省省委書記劉家義的期待。在多個場合,劉家義強調,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要切實增強緊迫感,抓住國家實施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的重大機遇,堅持規劃先行,加快行動,有序推進,用科技創新支撐山東高質量發展。
如果說,量子技術代表著山東科技“頂天”的一面,那么,云計算則成了“接地”的代表。
據國際權威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浪潮服務器蟬聯全球前三、中國第一,增速全球第一。浪潮云繼續穩居政務云市場占有率第一,為180多個省、市政府和百萬企業提供云服務;浪潮工業互聯網在9個領域、10個行業推出了63個解決方案,成為國家級十大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之一。
此外,山東在智慧交通、光纖接入、精細化工、橡膠輪胎、玻璃纖維、銅冶煉、燃料電池、碳纖維、小麥新品種育種、智能農機裝備、重大新藥創制、醫療器械、地下工程重大災害防控、深地資源勘查開采、現代海洋漁業、海洋藥物、海洋環境監測、超級計算機升級項目等20個領域,不僅有國家級大項目落地,更在產業化上走到了國內前列。
可以說,科技大省的金字招牌是有一個個“科”字頭的大項目在長時間的努力之后,粹煉而成。
科技大省是如何煉成的?確定2020年率先躋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的總體目標將如何實現?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今年春天的一次會議說起。
3月17日,春分前夕,山東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召開,“九大改革攻堅行動”擲地有聲,改革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幕拉開。
很多人注意到,“科教改革攻堅行動”成為九大行動中比較有分量的部分。劉家義強調,要堅定躋身創新型省份前列目標,讓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為創新“策源地”。該改的堅決改,全面推行科技攻關“揭榜制”,同步推行首席專家“組閣制”、項目經費“包干制”,“改”出科技攻關新動力。該放的堅決放,加快高?蒲性核叭バ姓,創新學術評價制度,“放”出教學科研新活力。該融的堅決融,堅持產學研用一體化,推動科教、產教、校地加快融合,“融”出產學研新合力。
對山東而言,無論是改,還是放,或者融,抓住重點是當務之急。對此,山東瞄準四大“發力點”:
——抓住重點、突出優勢。加快發展十強產業,強化“放管服”、高層次人才、重大基礎設施三大支撐,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整合資源、搭建平臺。突出問題導向,拿出切實有效的舉措,解決資金資源整合不力、利用效率不高等問題,做到政策集成、資源聚合、資金整合,搭建起支撐科技創新的綜合性大科學平臺。
——廣聚人才、分層實施。既要培養本土人才、也要引進外來人才,既要注重培養科研型人才、也要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對各類人才充分尊重、平等對待、一視同仁,為他們在山東干事創業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
——優化機制、融合發展。著力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等創新資源加快融合、園區化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躋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
山東主抓了五件大事
有了改革的一系列大動作,實現今年躋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的總體目標可謂“水到渠成”。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山東省主要干了五件大事。
山東省成立以省長為組長的山東省科技領導小組,出臺深化創新型省份建設若干措施,全面加強對全省科技工作的指導和協調;省財政設立100億元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同比增長470%,創造省級財政投入新記錄;組建山東省第一屆科技創新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和13個領域咨詢專家委員會,打造“思想庫”、“智囊團”。
在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上,山東省實現重大突破。
這里,打造全省創新驅動發展核心引擎的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打造國際一流的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以及山東能源研究院樹立了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新標桿。以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山東研究院等為代表的國家戰略創新力量落戶山東,創新資源向山東匯聚。
今年是山東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實質上就是“改革攻堅年”。
山東省相繼出臺了《關于建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創新發展的框架意見》等重要改革文件,在健全科技創新市場導向、科研誠信建設和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等方面推出一批制度創新成果,新松工業軟件研究院等一批“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競相涌現,在加快 “政產學研金服用”各類創新要素融合發展方面形成有力探索。
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科技賦能產業是山東的必答題。
為此,山東啟動了“高端自主芯片”、“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等12個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實施了505個項目;超級計算機升級項目、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試驗樣車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實現突破;構建起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入庫企業9521家,同比增長41.6%,高企總數達到11466家。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山東人深諳此道。為此,先后出臺加強科技干部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措施、集聚院士智力資源10條措施、外國人來魯工作便利化服務10條措施等改革政策,國家級專家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1.5萬余名外籍專家常年活躍在山東創新一線,高層次人才聚集態勢顯現。
掃一掃,關注我們